登录      注册 ,网站注册用户数1988 官方QQ群:297020
如果您手头宽裕,且愿意为鄙站的发展出一份力,请移步捐助本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放弃了数百倍于盖茨财富的科学家

放弃了数百倍于盖茨财富的科学家

2016年4月9日 来源:CSDN博客 作者:ooppookid

2012年7月27日,英国伦敦,斯特拉特福奥林匹克体育场。8万现场观众,在一阵阵狂欢之后,忽然陷入一阵宁静。现场8万双眼睛,身后10亿的观众,在这一刻,都凝视着舞台中央:

一个单薄的身影,和整个舞台显得并不相称。在各种大场面过后,一个人,一台电脑,一束灯光,伴随着他在键盘上输入的"This is for Everyone",静静地沐浴全世界人民的致敬之中。

news_20160409_1.jpeg

他,就是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爵士。一个无偿把他的万维网构想推广到全世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人。在这一刻,被全世界人视为骄傲。

他所创造的万维网,价值有多少呢?如果从1994年他创立万维网联盟开始至今,光凭借万维网专利所产生的价值,将数百倍于微软Boss比尔盖茨,而且在未来的网络时代中,这个数据将以百倍增长。每一个架设、研发、维护、使用互联网以及任何与互联网相关的人,都会为他的专利支付买单。而他,却将这些财富献给了全世界,献给了全人类。

面对挑战敢想敢做

1976年,蒂姆从牛津大学物理系毕业之后,曾经供职于英国一些从事集成电路和系统设计研究的技术公司。到了198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蒂姆来到瑞士的日内瓦,进入了著名的由欧洲原子核研究会(CERN)建立的粒子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我们非常熟悉,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严格来说虽然他生在没过,不过在他2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回国,并且直到大学第二年之前都是在中国进行的教育,教育经历当然包括台湾省)。

在丁肇中这里,年轻的蒂姆接受了一项原本并非他的本行,而且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委托他开发一个软件。这个需求是为了使欧洲各国的核物理学家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沟通、传递信息,使分布在各国各地物理实验室、研究所的最新信息、数据、图像资料可供大家共享,让欧洲范围内的物理学家进行合作研究。蒂姆,果断而勇敢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就此,蒂姆开始了不断地思索:是否可以找到一个"点",就好比人脑,能够透过神经传递、自主作出反应。经过艰苦的努力,他编制成功了第一个高效局部存取浏览器"Enguire",并把它应用于数据共享浏览等。在当时来说,这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初战胜利大大激发了蒂姆的创造的热情,小范围的计算机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已不再是目标,蒂姆把目标瞄向了建立一个全球范围的信息网络上面,以彻底打破信息存取的壁垒。

1989年3月,蒂姆向欧洲原子核研究会(CERN)递交了一份立项建议书,建议采用超文本技术(Hypertext)把CERN内部的各个实验室连接起来,如果系统建成,则可能将它扩展到全世界。这个激动人心的建议在CERN引起了轩然大波,但这里终究是核物理实验室,而并非计算机网络的研究中心,虽有人支持但最后仍没有被通过。然而,蒂姆并没有灰心,他花了2个月重新修改了建议书,不但加入了对超文本开发步骤与对应用前景的阐述,而且用词十分恳切,再一次提交上去后,终于得到了批准。于是蒂姆得到了一笔经费,购买了一台计算机,并率领团队开发试验系统。

世界上第一个web服务器

对于前面所说的超文本技术,早在1980年代后期就已经出现。当时还有国际间的超文本学术会议,每次都有上百篇的有关超文本的论文问世,但没有人想到把这种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网络上来。对他们而言,超文本只是一种新型的文本而已。但是,机遇偏偏喜爱有准备的人。当有一次蒂姆端着咖啡,走在实验室走廊上时,经过盛开的紫丁香花丛,幽雅的花香伴随着醇香的咖啡味飘入实验室。霎那间,蒂姆灵感迸发:人脑可以透过互相联贯的神经传递信息(咖啡香和紫丁香),为什么不可以经由电脑文件互相连接形成"超文本"呢?

说干就干,1989年夏天,蒂姆成功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Web服务器和第一个Web客户机。虽然这个Web服务器非常简陋,它只是允许用户进入主机以查询每个研究人员的电话号码,但它实实在在是一个所见即所得的超文本浏览/编辑器。

同年12月,蒂姆为他的发明正式定名为World Wide Web,即我们熟悉的WWW;1991年5月WWW在 Internet上首次露面,立即引起轰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被广泛推广应用。

国际互联网Internet在1960年代就诞生了,为什么没有迅速流传开来呢?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是早期想要连接到Internet,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网络的权限也很明确,而且网上内容的表现形式极端单调枯燥。

美国著名的信息专家《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教授认为:1989年是Internet历史上划时代的分水岭。WWW技术确实赋予了Internet强大的生命力,Web浏览的方式给了互联网靓丽的青春。

Web通过一种超文本方式,把网络上不同计算机内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可以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从一台Web服务器转到另一台Web服务器上。Web服务器能发布图文并茂的信息,甚至在软件支持的情况下还可以发布音频和视频信息。此外,Internet的许多其它功能,如E-mail、Telnet、FTP、WAIS等都有可通过Web实现。

功成名就却淡泊名利

发明了WWW技术的蒂姆,在当时,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如果当时创办公司,并通过他的WWW专利进行推广运营,那他所能获得的利润,将是后起之秀乔布斯的苹果、比尔盖茨的微软所不能匹敌的。

但蒂姆,却并不象大多数人都认为的那样,去通过科技使自己暴富。和其它科学发明一样,环球网(WWW)确实是公认的通向致富的捷径。然而,蒂姆在这巨大的诱惑面前,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无偿将这项技术公开于世,将专利贡献给全人类。这一举动,震惊了当时,也影响了后世。理由很简单:"蒂姆,他是一名科学家"。

是不是蒂姆没有看到WWW的价值呢?其实早在1992年,也就是著名的网景公司的马克·安德森发明的浏览器尚未问市之前,蒂姆和他的研究伙伴曾向欧洲权威的律师咨询,考虑开放"网软"公司(Websoft)销售网络浏览器软件,但他最后放弃了这个决定。因为蒂姆当时预见到一旦他的浏览/编辑器问世,势必引起网络软件大战,使国际互联网陷入割据分裂,为了他所钟爱的WWW事业,他决定在WWW的百家争鸣中扮演一个技术直辖市的角色,而不是角逐财富的商人。

90年代以来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正如蒂姆所预见的,网景与微软的浏览器之争,被称为万维网第一商战,快速膨胀的网络已有瘫痪之虞。为此在1994年,蒂姆创建了非赢利性的万维网联盟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邀集Microsoft、 Netscape、 Sun、Apple、IBM 等共155家互联网上的著名公司,致力达到WWW技术标准化的协议,并进一步推动Web技术的发展。由于蒂姆的坚持,维护了互联网的对等性,让它保有了最起码的秩序。

当1996年底美国《研究和发展杂志》授予蒂姆Scientist of the Year(年度科学家)称号时,蒂姆·伯纳斯·李认为WWW开启信息时代新纪元,不过是"偶然的因缘""水到渠成而已"。回顾过去,蒂姆这位满怀浪漫理想主义的科学家,以谦和的语气说:"Web倒是可以给梦想者一个启示:你能够拥有梦想,而且梦想能够实现!"。的确,Web是蒂姆在紫丁香和实验室之间的梦想,而伟大的国际互联网正是由无数像蒂姆·伯纳斯·李这样的先驱们的无私耕耘下成长起来的。

2003年,万维网联盟决定所有由联盟提出的技术都是无偿的,所有人都可以简单地使用。与那些依托互联网一夜暴富的人相比,蒂姆仍然坚守在学术研究岗位上,那种视富贵如浮云的胸襟,真正表现了一个献身科学的学者风度。

当孤独的奥林匹克聚光灯,照耀在这位朴实的科学家身上时,伴随着简单的音乐,全世界所有的人在为他的伟大而敬畏。不是因为他的发明了万维网这一改变人类的技术,而是能够在键盘上轻松的敲出"This is for Everyone"的气魄。

news_20160409_2.jpeg

点击进入ooppookid的博客

   

0/255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为您推荐
趣网商城
Copyright © 2014-2024 森林的角落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