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网站注册用户数2330 官方QQ群:297020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投诉或建议,可以给我们在线留言哟!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她在电视直播中开枪自杀,我们不应该忘记她

她在电视直播中开枪自杀,我们不应该忘记她

2017年4月19日 来源:知乎日报

大概两周前写好的一篇,可以说是倾注了较多的心血,当时重看了《克里斯汀》和《凯特扮演克里斯汀》这两部电影,而后花了半天时间写出来,过程中心情非常沉重,时不时就要站起来喝口水、溜达一下好喘口气。写到最后一句话差点唤醒抑郁症状,真的是可怕的电影,更是可怕的事实。

“为了遵守频道40(Channel 40)呈献给观众最鲜活的血腥内容,全部逼真呈现的宗旨,接下来你将见证我的第一次自杀尝试…”

“In keeping Channel 40’s policy and bringing you the latest blood and guts, and living color. You gonna see the first attempt of suicide…”

紧接着,坐在桌子后面的Christine Chubbuck从自己的包中掏出一把点 38手枪,对准自己的耳后,扣动扳机。

“砰”的一声,巨大的枪响震耳欲聋。

这位29岁的新闻女主播,头颅重重的撞到桌子上,像脱线般的木偶,应声倒地。

这并不是电影,这是发生在1974年7月15日早晨9点的一起真实事件。

Christine Chubbuck。这个工作体面,外表光鲜的年轻女孩,就以这样的方式,在新闻直播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news_20170419-2_2.png

她的死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尤其直播所覆盖之地,她所处的佛罗里达州,Christine Chubbuck瞬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这是她在死前也没有达到的成就。随后,她的死讯变成了报纸上的白纸黑字,一张肃穆的照片配上陈述性的文字,这边是她留给世界的最后印记。

news_20170419-2_3.png

而那段她开枪自杀的影像资料,则被转交给了Channel 40的台长,现存于他的妻子手中。

而在2007年的一次采访中,Christine的弟弟Greg说自己也有一份录像带的拷贝,但自从姐姐离世,便被他永久保存,再也没有拿出来过。

news_20170419-2_4.png

Christine的弟弟Greg Chubbuck

除此之外,这段视频再无流传,无论你如何搜索,也不会在任何地方看到这段视频

除了7月15日观看直播的毫无防备的普通市民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见过Christine生命的最后一刻。

更新补充于4月1日:我是去年10月看的这两部电影,随后在互联网上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得到的是没有视频资料流传的结论。这次写这篇文章是在3月中旬,由于在国内翻墙不便,就没有在进行搜索(当时维基百科上写的依然是无视频资料流传),但大家也可以看到下面评论区有人贴出了链接,我点进去看了(需翻墙),确实是Christine的自杀视频资料,但视频来源,真假都不得而知,在YouTube也有众多分析视频,关于视频的真假,众说纷纭,甚至有自称当年看了直播的人站出来说这个和自己记忆中的一样,或者不一样。。

现在流行的有两个说法:

一是真的就是当时的视频资料,如何流出不得而知。

二就是因为之后提到的这两部电影的出现,让Christine的自杀事件重回大众视野,于是有人按照当时的年代感拍摄了一段极其真实的假自杀视频并上传。

但无论如何,这段视频我再也没有勇气点开第二次,模糊的画面与声音,却是我看过的最可怕的一段影像。

链接我已经在评论区精选,好奇者可自取。

news_20170419-2_5.png

上:Christine Chubbuck自杀前手里的新闻稿

下:Christine Chubbuck自杀使用的手枪

而如果放在现在,互联网的统治和自媒体的爆发会让她的自杀变成一场盛大的社会行为主义。

不出1分钟,这段视频就会被上传到YouTube,接着便是全世界的各个社交平台,当然包括微博、微信。而这个人本身也会像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解剖一样,从各个角度被为我们还原一个完整的Christine Chubbuck的形象。

news_20170419-2_6.png

但在电视录像还没有普及的那个年代,Christine Chubbuck的死,变成了一个谜,沉寂了42年。

直到2016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两部关于她的电影同时出现。

news_20170419-2_7.png

一部是标准的剧情片《克里斯汀》,另一部则是有剧情片属性的纪录片《凯特扮演的克里斯汀》。

两部故事背景为一个人的影片同时出现并不多见,我们先说一下由Rebecca Hall主演的这部《克里斯汀》。

news_20170419-2_8.png

这是一部非常流水线化,剧作中规中矩,制作中规中矩的片子。120分钟的影片唯一亮点就是Rebecca Hall影后级别的表演(如果影片足够出色,能够坚持到颁奖季,Rebecca Hall拿到一个影后提名简直轻而易举)。

但它却为我们拼凑出了一个完整的Christine的形象,这也是她首次脱离了那些枯燥的采访稿,变成了活生生的人,呈现在观众面前。

news_20170419-2_9.png

Rebecca扮演的Christine,还原度极高

影片跟随Christine,忠实的描述了她在自杀前几个月的生活状况,

也呈现了这个在外人眼中形象姣好,也有着一份体面工作的年轻女性极度压抑的内心。

Christine从小出生在教育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严格的家教让她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恪守自律,让她的性格变得独立、甚至有些孤傲。

这也是她直到29岁都没有过一个男朋友的最主要原因。

而在她的内心,一直都想与一名男性结合,结婚生子,却总是事与愿违。

祸不单行的是,她随后患上了妇科疾病,不得不切除半侧卵巢,医生告诉她自己必须要在2、3年内怀孕生子,否则将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但她到29岁都没有一次性生活,又到哪里去怀孕呢?

失败的感情经历以及更加渺茫的感情前景,这是Christine心中的第一块巨石。

news_20170419-2_10.png

在工作中,Christine是一个能力非常强,且有自己独立观点的新闻人。

但由于目光短浅的领导、和喜欢霸占功劳的同事的存在,Christine一直都没有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升职机会。

随着转职到大城市巴尔的摩工作的机会花落他人,她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一片暗淡的工作前景,是Christine心中的第二块巨石。

news_20170419-2_11.png

在青少年时期,父母离异之后,Christine一直和自己的母亲与弟弟Greg一起生活(Greg在电影中并未出现)。

但自己的母亲确实没有尽到一个母亲应尽的义务,整天游手好闲,往家里带稀奇古怪的老男人寻欢作乐,抽烟喝酒飞叶子。Christine在自己生活带来的压力之外,还要应对额外的来自母亲的压力。

混乱的家庭状况,是Christine心中的第三块巨石。

这些都是造成她压抑性格的原因,而压垮她内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周围人对她的漠不关心。

Christine曾不止一次的向周围人透露过自己的自杀倾向。她曾向自己的同事开玩笑,说自己会在晨间节目中开枪自杀,向自己的领导提议做一期关于自杀的专题节目,前去枪支用品店购买点38式手枪,甚至询问当地警察向哪里开枪才是最佳的一击毙命的自杀方式。

但没有人在意。

可怜的Christine,在抑郁症的巨大心理阴霾之下,决意自杀。

她选择了最具讽刺意味的自杀方式,在一段极具讽刺意味的自白之后,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头颅,扣动了扳机。

news_20170419-2_12.png

这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人物传记。Christine Chubbuck和现如今千千万万抑郁症患者,因抑郁症自杀的悲剧灵魂一样,他们都是再普通不过的生命。

news_20170419-2_13.png

写到这儿,Christine Chubbuck的故事已经讲完了。但这篇文章才刚刚开始。

因为,以Christine Chubbuck事件为背景的第二部电影,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凯特扮演的克里斯汀》

news_20170419-2_14.png

从类型上看,这是一部纪录片(Documentary),但在IMDb的资料页上,后面还跟着一个与之完全相反的类型,剧情片(Drama)。

翻开奖项,又会发现这部电影获得了2016年圣丹斯电影节的最佳纪录片剧本奖。

这是大众对于纪录片的一个广泛误解:纪录片就是导演带着摄影师拎着摄像机到地方一通乱拍,完全不需要剧本的支撑。

所以当中国纪录片导演王兵在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凭借《苦钱》多的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的时候,还招致了不明真相的国内影迷的一阵嘲笑。事实上,几乎所有纪录片都是有剧本作支撑,只不过剧本在整部电影中所占的比重多少各有不同。圣丹斯电影节专门为纪录片设立的最佳剧本奖就是最好例证。

news_20170419-2_15.png

而《凯特扮演的克里斯汀》又不同于一般的纪录片,它是介于纪录片和剧情片中间,分别吸取了两种类型的特点的新型产物。

在英文中,我们可以将它称作Docufiction,或者Docudrama,都是纪录片和剧情片词根的打碎重构。

这部电影设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背景,一名导演找来了演员Kate Lyn Sheil(曾出演《纸牌屋》第一季的一个小角色),想让她在一部Christine Chubbuck的传记片中扮演Christine的角色。

news_20170419-2_16.png

Kate Lyn Sheil

这不是之前提到的《克里斯汀》,而是一部为了拍摄《凯特扮演的克里斯汀》而捏造出来的不存在的电影。

在这个背景之下,影片记录了Kate通过一系列方式体验自己即将扮演的角色Christine Chubbuck的过程,直到最后一幕:试图通过电影手法重现Christine开枪自杀的场景。

这部电影中,剧情片的部分在于整个背景设定,影片中所提到的Christine传记影片是假的,里面的一些传记片片段也是假的,一切都是剧本中写好的。

news_20170419-2_17.png

导演给出了故事的整个大框架和一个较为模糊的发展方向,然后将一切都交给Kate自己,让她以真实的姿态去体验Christine这个角色,就像真的要拍这部传记片一样。

用Kate的原话来讲,这是一次几乎没有剧本的探索。

news_20170419-2_18.png

Kate Lyn Sheil与本片导演Robert Greene

于是,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一切记录Kate在体验这个角色的反应都是在剧本的掌控之外的,包括影片最后,那个惊世骇俗的自杀重现。

但在提到那个自杀重现之前,还是先说一些别的。

和《克里斯汀》一样,《凯特扮演的克里斯汀》同样试图通过多角度来还原Christine这个人。

但不同于《克里斯汀》传统的叙事体形式,《凯特扮演的克里斯汀》用的依然是纪录片形式的拍法,主要集中在走访交流这一层面上。

但在此之中,导演又运用了一种类似剧情片的镜头语言,例如多机位、明显的剧情剪辑痕迹等,这些都是在剧情片中更为常见的。

news_20170419-2_19.png

这样的做法使得《凯特扮演的克里斯汀》在类型上的定义和观感就更加的模糊,与此同时也达到了另外一种非常奇特的表达结果。

拿影片中的一段举例,通过走访Christine生前的亲友得知,Christine喜欢游泳,于是Kate变穿上比基尼从海滩走向了海中。

她戴着为了模仿Christine而做的假发,试图体验Christine生前为数不多的爱好。

一浮一潜之间,假发掉了,Kate艰难的调转方向,捡起假发重新戴上,努力的让自己变成Christine的模样。

news_20170419-2_20.png

在一波一波的海浪中,她没有支撑,就如同42年前,在生活中没有任何支撑,可怜的Christine。

这一场戏,像极了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中的一场经典桥段。

这是一个剧情片才会运用到的镜头语言,在《凯特扮演的克里斯汀》这样的记录属性电影中运用,达到了一种别样的效果。

而在这一系列的角色体验——

从外表上:将皮肤晒黑,改变发型,用隐形眼镜改变眼球颜色;

到内心上:与Christine的生前亲友、上司聊天,到Christine买点38式手枪的地点买枪等等;

news_20170419-2_21.png

在这个过程中,Kate慢慢发现,Christine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抑郁症患者,她的死并不惊天动地,唯一值得书写的也只有她自杀的方式。

Kate试图让她的自杀变得有价值,试图让Christine变成一个伟大的人

但她失败了。

所以当影片的最后一幕,他们试图重现Christine自杀的那一个场景的时候,一向演技优异的Kate NG了,不止一次。

每当她说完本文开头那段自白,掏出手枪对准自己的头颅按下扳机前的那一刻,她都退缩了,即使手中的枪没有子弹。

news_20170419-2_22.png

在几次尝试依然无法拍摄成功之后,Kate将枪口对准了摄像机,她咬着牙,要求导演和其他剧组人员做出解释——

她想知道导演为什么想要拍摄这一场戏,

为什么想要看这个曾经可怜的灵魂的生命最后一刻,再次重现在大银幕上。

没有人回答,Kate沉默了几秒,将枪口对准自己的耳后,那是大脑长官呼吸系统的地方,这次她没有犹豫,按下扳机。

一声枪响,脑后的血袋如期迸裂,血滴四溅。

news_20170419-2_23.png

这并不是真实的自杀,却让观看这部电影的每一个人如同目睹真实的自杀一样不寒而栗。

尤其是经过了长达100分钟的构建,5分钟内数次开枪前的缓慢挣扎,

最后扣动扳机的那一声巨响,就显得更为骇人。

一静一动之间,Kate已经倒在了桌子上,她的手上,身后的墙上布满了鲜红的假血,假发上满是黏腻的暗红。

是什么造成了Kate前后对于扮演Christine这个角色的态度如此大的反差?

除了前面提到的——在Christine个人层面,Kate发现她就是一个走不出抑郁深渊的普通女孩而已,不愿重现她的悲剧——之外,在她的走访过程中,发现除了Christine的亲友以及前同事,这个小镇上的其他居民早已忘记,或者说从来就不曾知道还发生过这样的事件。

Christine前同事的一句话:谁还记得昨天的报纸头条(Who remembers yesterday’s headline?)。虽说夸张,但却在理。

news_20170419-2_24.png

是啊,这个话题性至死,娱乐至死的年代,每一个人的意外死亡都会变成一次全民性的哀悼行为艺术。

就拿不久前“天津大悦城幼童坠楼”事件举例,各家自媒体争先报道,一时间各类分析文章层出不穷。

而在一片的蜡烛表情当中,一些在微信中明码标价贩卖其家长跪地哀嚎视频的人,也格外的刺眼。

这样的“吃人肉”行为令人作呕,但绝不缺买家。

这种猎奇文化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如今变得更加猖狂,在google上搜索gore你便能发现一种全新的令人惊愕的血腥亚文化,人们像饿疯了的秃鹰一样在上空盘旋,寻找着鲜血和内脏的蛛丝马迹。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媒体们也将更多的笔墨和版面留给了有话题性的新闻,

就像文章开头所说的:“呈献给观众最鲜活的血腥内容,全部逼真呈现”。

news_20170419-2_25.png

Christine的抑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自己所追求的的新闻理念和大环境实在格格不入,也导致了她的怀才不遇。

这便是《凯特扮演克里斯汀》的伟大之处,它无数次的将镜头对准Kate素颜的满是瑕疵的脸,渐渐的模糊了Kate和Christine之间的界限;

随着影片的进行,这两个时间和空间上都毫无交集的年轻女性渐渐融为一体,Kate也在最后跑出了掷地有声的最后“遗言”。

news_20170419-2_26.png

《凯特扮演克里斯汀》将一个抑郁症女孩自杀的故事打碎、重现、重构,挖掘出了更有价值的社会意义。无独有偶,对媒体“吃人肉”的讽刺的影视作品多年来就一直以来都不算稀缺。

从比利·怀德的《倒扣的王牌》到西德尼·吕美特的《电视台风云》,再到近年来的《夜行者》和《隧道》。这些影视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揭露了丑恶的媒体行业的嘴脸。

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台风云》的编剧灵感便来自Christine Chubbuck的自杀事件。

news_20170419-2_27.png

但就像我们分不清是凯特扮演克里斯汀,还是凯特扮演凯特扮演克里斯汀一样,这些作品利用丑陋的媒体人来制造影片本身的话题性的行为是否也是一次话题利用呢?

我们谁都说不清。

1974年7月15日,年轻的Christine Chubbuck在新闻直播中结束了用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我们不能忘记,杀死她的真正凶手是谁

------------------------------------------------------------

本文首发自巴塞电影

个人影评整合公号:迷影至下(Filmlast)

   

0/255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为您推荐
薇诺娜
Copyright © 2014-2025 森林的角落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