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网站注册用户数1476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投诉或建议,可以给我们在线留言哟!
您的位置: 首页 > 转载 > 杂谈 > 「博士后和民工的故事」不值得较真,又挺可怕的

「博士后和民工的故事」不值得较真,又挺可怕的

2014年12月20日 来源:知乎

如何评价「博士后和民工的区别」这个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

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

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 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 90 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他妈给老子把这个搞定,不然你给老子爬走。”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花了 190 块钱在生产线旁边放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猛吹,于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知识并不一定都是生产力;

2、创造力并不取决于学历高低;

3、能吹是多么的重要。

问题:

这故事应该是一个段子。如果单单从这个故事层面来看,是不是这个博士后的做法完败了民工的做法呢?有没有可能是这 90 万的用处不单单是把多出来的盒子选出来呢?

婉嫕,独立思考——认真回答,机灵评论

写这个段子的 2 货,没有制造业品质控制的基本常识——品质不是靠检验出来的,品质是设计出来的。

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

如果一个公司是去找人来分拣空的香皂盒,那么这个公司最多就是小作坊的水平。任何一个稍微懂一点品质的制造业公司都知道,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根本不是去分拣空的香皂盒, 而是解决这个生产线的品质问题——也就是,如何在一开始避免盒子里面没装入香皂!

就算你靠风扇或者 X 射线可以检查出来,但是这个生产线本身就存在问题啊:如果 100 个盒子里面有 50 个问题零件,良品率这么低,难道还想着检验,而不想着去解决问题发生的根源吗?

在生产线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各种可能导致最后装不进去盒子的因素,比如“人机料法环”,人,指制造产品的人员;机,制造产品所用的设备;料,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法,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方法;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处的环境。 去做 DFMEA,PFMEA,提前都要考虑清楚。

设计出生产线之后会试运行,发现有空盒子就要继续分析原因再做改进之后再试运行,直到空盒子的比例极低(百万分之三)甚至没有,再批量生产肥皂,而不是到最后检验出来空肥皂盒子。

张春江,这个家伙很懒,经常不写答案

典型的反智主义。

这种带着浓浓的金锄头锄地即视感的段子以前很盛行,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科学家花几百万研发太空笔,最后一小学生寄来一根铅笔等等。

这种段子流行原因很好理解。因为一方面戏剧化效果很强,比如刻意强调的老板的没文化与博士的博学对比,几十万与几百块对比,高科技与土方法对比。再加上字面意思引申出来的人生哲理,如“能吹很重要”,和“关键位置有人”等。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它也满足了大家隐秘的阿 Q 式的快感,通过嘲弄来隐藏自己文化水平不高的自卑。“你是博士又怎么样,在小工面前还不是傻冒一个?”所以可以预见这种段子在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中间流传会比较广,而且段子内容都是科学家、教授、专家显得比较傻。

这种段子就是毒瘤一般的存在,它贬低了知识的价值,造成反智的社会氛围,也降低了大家求知的欲望,使大家不相信也不关心真正的知识是什么样子的。而它又是以段子的形式存在,一切东西都掩盖在有意思下面,你又不值得跟它较真,这才是它的可怕之处。

   

0/255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为您推荐
沪江网校
Copyright © 2014-2024 森林的角落 , All Rights Reserved